论文题目 |
第一作者 |
发表时间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研究 |
王陆 |
2012 |
电化教育研究 |
一种改进的基于教师凝聚子群的远程合作学习圈方法 |
王陆 |
2011 |
电化教育研究 |
基于真实性评估的教师专业学习与培训 |
王陆 |
2010 |
电化教育研究 |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的绩效评估方法与技术 |
王陆 |
2012 |
中国电化教育 |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研究综述 |
王陆 |
2011 |
中国电化教育 |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TOPIC)中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与变化 |
王陆 |
2011 |
远程教育杂志 |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位置与知识建构的关系研究 |
王陆 |
2010 |
中国电化教育 |
影响学习的深层因素——访哥伦比亚大学林晓东教授 |
王陆 |
2010 |
中国电化教育 |
交互式电子白板窗口模式与基于资源的多分支型课堂讨论教学法 |
王陆 |
2010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 |
王陆 |
2010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位置分析与助学者群体的发现 |
王陆 |
2010 |
中国电化教育 |
How Social Network Position Relates to Knowledge Building i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
王陆 |
2010 |
Frontier of Education in China |
A modified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with sufficnt descent |
焦宝聪 |
2011 |
CSO 2011 |
城乡学校一体化组织模式研究 |
孟繁华 |
2011 |
教育研究 |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网络组织形成、特征及研究路径 |
孟繁华 |
2011 |
教育研究 |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应“去三化” |
孟繁华 |
2011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
中小学校际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研究 |
孟繁华 |
2011 |
教育研究 |
多维视野下的学校领导力 |
孟繁华 |
2011 |
中国教育学刊 |
何谓名正,如何言顺——百年中国中小学政治教科书名称的演变 |
石鸥 |
2014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
大同学校及其教科书 |
石鸥 |
2014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
再论新中国第一套教科书 |
石鸥 |
2014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
民国时期的一次高强度教科书控制 |
石鸥 |
2014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成就、问题与发展对策 |
石鸥 |
2014 |
中国教育学刊 |
字里行间中国情——试论陈独秀的《小学万国地理新编》 |
石鸥 |
2013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通俗是贵”——陈子褒课本之研究 |
石鸥 |
2013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
跌宕的百年:现代教科书发展回顾与展望 |
石鸥 |
2013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
教科书文本内容的构成 |
石鸥 |
2013 |
教育学术月刊 |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
石鸥 |
2012 |
中国教育学刊 |
195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教科书统一制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教训 |
石鸥 |
2012 |
教科书研究 |
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 |
石鸥 |
2012 |
教育研究 |
多样与选择:确保学生充分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制度 |
石鸥 |
2011 |
基础教育课程 |
美国现行中小学教科书制度探究 |
石鸥 |
2011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中国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的政治宣传效应 |
石鸥 |
2011 |
教育学报 |
新中国美术教科书 60 年之演进 |
石鸥 |
2011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50年代初期大陆教科书统一制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教训 |
石鸥 |
2011 |
教科书研究 |
地理教科书60年之发展 |
石鸥 |
2011 |
地理教学 |
新中国政治教科书 60 年之演进 |
石鸥 |
2011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科书的发展 |
石鸥 |
2011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制度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范围经济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现代教育管理 |
义务教育学校和家庭联合生产机制实证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教育与经济 |
教师绩效奖金对学生成绩影响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中国教育学刊 |
中美青少年科技竞赛奖励政策比较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外国中小学教育 |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探讨 |
薛海平 |
2011 |
教育科学 |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调查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教育科学 |
美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制度及其启示 |
薛海平 |
2011 |
中国教育学刊 |
中小学校际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教育研究 |
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研究因素分析 |
薛海平 |
2011 |
教育科学 |
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测评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中国教育学刊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效果调查研究 |
薛海平 |
2011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
薛海平 |
2011 |
教育研究 |
教育分权管理制度对农村中小学学生数学成绩影响实证研究 |
薛海平 |
2010 |
教育科学 |
中美三高校小学教育教育本科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
邓艳红 |
2014 |
比较教育研究 |
论班规的意义与实施 |
邓艳红 |
2013 |
教学与管理 |
如何理解质的研究的推广度 |
邓艳红 |
2013 |
教育科学论坛 |
在探究中学习理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理论课教学的行动研究 |
邓艳红 |
2012 |
教育探索 |
小学新教师入职适应影响因素研究 |
邓艳红 |
2011 |
中国教育学刊 |
本科毕业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
邓艳红 |
2010 |
教师教育研究 |
“零距离”教师教育——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探索 |
宁虹 |
2015 |
教育研究 |
教育的发生:结构与形态——发生现象学的教育启示 |
宁虹 |
2014 |
教育研究 |
严格科学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的专业 |
宁虹 |
2012 |
教育研究 |
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索 |
宁虹 |
2011 |
教育研究 |
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 |
宁虹 |
2010 |
教育研究 |
实践意义与深度介入:“U-S”合作的京沪对话 |
宁虹 |
2010 |
基础教育 |
校长专业标准与校长核心素养 |
褚宏启 |
2015 |
中小学管理 |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
褚宏启 |
2015 |
中小学管理 |
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新型城镇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改革 |
褚宏启 |
2015 |
教育研究 |
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 |
褚宏启 |
2014 |
教育研究 |
教育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现代教育梦的法律实现 |
褚宏启 |
2013 |
教育发展研究 |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 |
褚宏启 |
2013 |
教育研究 |
我国校长专业标准:背景、结构与前景 |
褚宏启 |
2013 |
中国教育学刊 |
追求卓越: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突破我国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与政策障碍 |
褚宏启 |
2012 |
教育研究 |
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教育问责制度的构建 |
褚宏启 |
2011 |
教育发展研究 |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
褚宏启 |
2011 |
教育研究 |
Fixed point classes on symmetric product spaces |
赵学志 |
2010 |
TOP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
Differential operators and automorphism schemes |
李克正 |
2010 |
SCIENCE CHINA-MATHEMATICS |
Research of Mobile Learning System Equipment Environment |
方海光 |
2011 |
Advanced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cessing |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Software Unified Process Model Based on Education Domain Knowledge |
方海光 |
2011 |
Advanced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cessing |
The Micro_interaction Lauguage in Web –base Collabarative learning |
任剑锋 |
2011 |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 |
Realization of fixed point sets of relative maps |
赵学志 |
2011 |
FUNDAMENTA MATHEMATICAE |
日用即道:重新理解教师的职业修养 |
朱晓宏 |
2013 |
教育发展研究 |
儿童学校生活情感体验的缺失与重建 |
朱晓宏 |
2013 |
中国教育学刊 |
从现实的人到理想的人:教育存在的理由 |
朱晓宏 |
2012 |
基础教育 |
“三位高中教师”经典形象给予我们的启示 |
朱晓宏 |
2011 |
中国教育学刊 |
他者经验与儿童成长:师生关系的另一种解读——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理论视域 |
朱晓宏 |
2011 |
教育研究 |
儿童的民主意识与学校的民主生活氛围 |
朱晓宏 |
2010 |
教育科学研究 |
超越柯尔伯格: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变革 |
朱晓宏 |
2010 |
比较教育研究 |
重新理解师生关系——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 |
朱晓宏 |
2010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关爱童年:义务教育质量观的另一种解读 |
朱晓宏 |
2010 |
中国教育学刊 |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
叶宝生 |
2013 |
课程.教材.教法 |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分析 |
叶宝生 |
2013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哲学重演律对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
叶宝生 |
2011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数学实验法”在“混沌”教学中的应用 |
叶宝生 |
2010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从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和网络项目的三个标准看美国网络教育 |
叶宝生 |
2010 |
电化教育研究 |
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过程性、反思性的保障及其启示——以摩斯大学梯夫特教育学院为例 |
叶宝生 |
2010 |
课程·教材·教法 |
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 |
王智秋 |
2012 |
中国教育学刊 |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张景斌 |
2014 |
教育科学研究 |
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设 |
张景斌 |
2012 |
教育科学研究 |
教师教育共同体:内涵、意蕴与策略 |
张增田 |
2013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顶岗实习 置换培训”的实践价值与现实问题 |
张增田 |
2012 |
13当代教育科学 |
教学当代转向:从“规训”到“对话” |
张增田 |
2012 |
中国教育学刊 |
论教师教育共同体的三重意蕴 |
张增田 |
2012 |
教育研究 |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政策因素探析 |
张增田 |
2012 |
课程、教材、教法 |
我们为什么需要“灵动教育” |
张增田 |
2012 |
中国教育学刊 |
从“蓝本”到“文本”:当代课程内容观的转变 |
张增田 |
2011 |
教育研究 |
触动心灵的教育及其实践形态 |
张增田 |
2011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与回归 |
张增田 |
2011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回到“学校”“教育”本身的学校发展 |
蔡春 |
2011 |
教育研究 |
当代小学生生命道德价值观状况的调查研究 |
刘慧 |
2014 |
当代教育科学 |
关注儿童“人际商”的培养与提高 |
刘慧 |
2014 |
思想理论教育 |
中国大陆生命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
刘慧 |
2014 |
生命教育研究 |
学科德育:“渗透”还是“体现” |
刘慧 |
2014 |
中国德育 |
关注小学生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 |
刘慧 |
2014 |
中小学教育 |
生命教育内涵解析 |
刘慧 |
2013 |
课程·教材·教法 |
关注小学生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 |
刘慧 |
2013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
生命叙事: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
刘慧 |
2012 |
中国德育 |
基于儿童生命的小学教育之思 |
刘慧 |
2012 |
当代教育科学 |
生命教育的涵义、性质与主题 |
刘慧 |
2012 |
思想政治教育 |
生命教育的涵义、性质与主题——基于生命特征的分析 |
刘慧 |
2012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
刘慧 |
2012 |
中国教师 |
情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
刘慧 |
2011 |
沿海教育 |
教师在职场中享受生命幸福 |
刘慧 |
2011 |
思想理论教育 |
生命教育为生命健康成长奠基 |
刘慧 |
2011 |
博览群书 |
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
刘慧 |
2011 |
课程、教材、教法 |
基于生命特性的生命价值及其教育 |
刘慧 |
2011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数学素养的意义与学校课程设计 |
刘晓玫 |
2012 |
小学教学 |
再从“几何直观”谈起 |
刘晓玫 |
2012 |
小学教学 |
对“几何直观”及其培养的认识与分析 |
刘晓玫 |
2012 |
中国数学教育 |
英国中学数学人才培养考察报告 |
李克正 |
2012 |
数学通报 |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特征对其解法迁移的影响 |
连四清 |
2014 |
数学教育学报 |
自我解释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远近迁移的影响 |
连四清 |
2011 |
数学教育学报 |
中学教师远程研修障碍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
乔爱玲 |
2014 |
中国电化教育 |
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师研修模式设计研究 |
乔爱玲 |
2013 |
中国电化教育 |
基于移动学习感知变量的远程学习者聚类研究及其对学习支持的启示 |
王晓晨 |
2013 |
电化教育研究 |
面向非正式学习情境的移动学习服务设计 |
王晓晨 |
2012 |
开放教育研究 |
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 |
方海光 |
2012 |
中国电化教育 |
Research 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Cloud Service SupportSystem towards Teacher Training Domain |
方海光 |
2012 |
ITAP2012 |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的知识共享系统框架与共享策略 |
冯涛 |
2012 |
中国电化教育 |
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
张敏霞 |
2012 |
中国电化教育 |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推出免费在线课程 |
方海光 |
2012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Effect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
徐力 |
2012 |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and Informatics |
The Research on E-book-oriented Mobile Learning System Environment Application and Its Tendency |
方海光 |
2012 |
ICCSE2012 |
基于Silverlight的可视化协作知识建构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任剑锋 |
2012 |
电化教育研究 |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设计模型的研究 |
杨卉 |
2012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研究 |
杨卉 |
2012 |
中国远程教育 |
Design and develop a CSCL tool based on silverlight |
任剑锋 |
2011 |
proceedings of ICFMD2011 |
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 |
刘军 |
2011 |
开放教育研究 |
A Preliminary Study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Wireless Classroom System Based on The Handheld Graphing Calculating Device |
刘军 |
2011 |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ce and Awareness Internet |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handheld graphing calculating technology on learners’ mathematical thinking development |
刘军 |
2011 |
Proceedings of the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General Technical Course Implementation |
徐力 |
2011 |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lectronic Commerce(AIMSEC) |
Strategies for web-based teachers inter-institution consult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
任剑锋 |
2011 |
ICCIC2011 |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的资源建设理论与技术 |
张敏霞 |
2011 |
中国电化教育 |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研修活动设计-以同侪互助网络研修活动为例 |
杨卉 |
2011 |
中国电化教育 |
基于ISM模型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结构分析 |
李慧 |
2011 |
现代教育技术 |
面向教育的垂直搜索引擎框架及其应用 |
王晓春 |
2011 |
电化教育研究 |
基于网络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研究 |
乔爱玲 |
2011 |
电化教育研究 |
移动学习的服务环境研究 |
方海光 |
2011 |
现代教育技术 |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与研究的元分析 |
张敏霞 |
2011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移动学习的系统支持环境研究 |
方海光 |
2011 |
现代教育技术 |
移动学习的系统装备环境研究 |
方海光 |
2011 |
现代教育技术 |
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 |
方海光 |
2011 |
现代教育技术 |
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教师校际交流与协作专业发展策略 |
任剑锋 |
2011 |
电化教育研究 |
The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online tutor and the learning activity organization strategies |
乔爱玲 |
2010 |
EEET2010 |
The Micro-Interactive Lauguage in Web-base Collabarative Learning |
任剑锋 |
2010 |
proceeding of ICFMD2010 |
《教育信息处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
张敏霞 |
2010 |
教育创新:迈向新起点—— 首都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文集(四) |
刍议无线投票器与电子白板的无缝整合 |
冯涛 |
2010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在线学习活动中导学教师的定位以及导学原则研究 |
乔爱玲 |
2010 |
2010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 |
教育装备职能作用分析 |
徐力 |
2010 |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n Computer Information |
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微交互言语 |
任剑锋 |
2010 |
现代教育技术 |
From Situated-Cognition to Virtual teachers Community |
任剑锋 |
2010 |
proceeding of EEEE2010 |
Strategies for Web-Based Teachers’ Inter-Institution Consult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
任剑锋 |
2010 |
proceeding of EEEE2010 |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Group Learning under Hybrid Learning Context |
樊磊 |
2010 |
2010年国际混合式教学法会议 |
Student Experience in Us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PBL) |
樊磊 |
2010 |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Content,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
不是缺少资源 而是缺少发现资源的眼睛——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再生资源有效运用 |
张敏霞 |
2010 |
北京成人教育 |
通用技术课程初始阶段实施状况分析与思考 |
徐力 |
2010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数字故事讲述” |
冯涛 |
2010 |
北京成人教育 |
基于网络的主题研讨式教师校际协作 |
任剑锋 |
2010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创新》专著基本思想论述 |
张敏霞 |
2010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基于问题行为视角的网络教学案例分析——以“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实践”课程为例 |
张敏霞 |
2010 |
电化教育研究 |